绿化土方回填
项目在进行绿化土方时,应由景观施工单位在场,协助控制回填土的标高,确保土方回填量满足现场堆坡塑形的需求,并核实土方回填时的压实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。土方回填完毕,及时组织回填单位与景观单位办理作业面移交。
1、土方回填场地要求
(1)滤水层、无纺布施工已完成,经检查验收合格,无破损及二次损坏,符合公司标准要求。
(2)施工前应清除施工区域内的垃圾、杂物,确保场地干净整洁。
2、素土(回填土)进场要求
(1)种植土要选用有机质含量高,结构良好的表层熟土。
(2)当种植土无法满足种植要求时,应对种植部分的土壤进行改良处理。
(3)主要改良措施有拌和泥炭土、草木灰、熟牛粪、硫酸亚铁等。
3、分层回填与压实
(1)回填土施工前,应有施工作业技术交底记录。
(2)肥槽回填区域、建筑物及构筑物墙根区域、及其他高回填区域底层须分层回填和压实。
(3)种植区域上层1m范围内可直接回填,并预留自然沉降的虚铺厚度(约20cm左右,根据回填厚度和土质情况而定)。
绿化地形整理工艺
工艺流程
绿化地形整理根据绿化施工进度,至少进行3次(施工过程中遭到交叉施工破坏,必须在下道工序施工前进行恢复),地形粗整理可使用机械(勾机)进行,地形细整和精整必须使用人工进行。
地形粗整
依据绿化设计图中的标高,计算回填土量,并依此将土方回填至绿化区域;
利用钩机,把场地内回填土,结合现场,遵照设计意图,整理出地形高低起伏的变化。
控制要点
①依据绿化地形图的轮廓和弧度进行堆土回填,将绿化组团及地被栽种区域的土方适当堆高,初步形成层次;
②设置高程控制点,控制地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,且对种植土进行初步压实,并预留一定沉降量(20cm左右);
③地形粗整完毕,组织停检点验收。
地形粗整完毕方可进行乔木及大灌木的栽种。
地形细整
地形细整是在乔木及大型灌木栽种完毕、小型地下综合管网(如智能化、给水、景观电气等管线。而雨污水、天然气等管线须在地形粗整之前完成)施工完毕之后进行,为小灌木及地被栽种的前置工序。
(1)规则式地被地形整理
①地形处理要求:原则上不对地形进行起坡,不做微地形,只对地形整体放坡,保留正常的排水坡度(2-4%)。
②在绿化与硬质铺装衔接处,绿化地形低于硬质铺装完成面5cm左右,防止绿化中泥水冲刷至路面。
(2)自然式地被地形整理
①地形处理要求:根据地被模纹走向将地形处理成饱满的圆弧形,如有多层地被,均进行处理,使不同地被间层次分明。
②同规则式地形整理一样,在绿化与硬质铺装衔接处,绿化地形低于硬质铺装完成面5cm左右,防止绿化中泥水冲刷至路面。
(3)地形整理过程中需清理出影响苗木生长的杂物(石头、瓦块、水泥石灰搅拌残物、树根等),将土块击碎成小于2-3cm的小块。
地形精整
地形细整是在灌木、地被、草花栽种完毕,草坪铺设之前进行。
草坪土壤需肥沃、疏松,不良土质需进行改良,土壤中不得含有大于2cm的石子、垃圾,大于2cm的土块须敲碎。
草坪地形需平整、排水良好,无肉眼可见的坑洼或凸起。
地形整理完毕须用滚筒对坪床进行压实,确保后期不发生局部沉降。
草坪地形需低于铺装完成面4cm左右。
要想使一株苗木栽植成活,需要采取多种措施,并在各个环节都严把质量关。反之,只要有一个因素不合理,就可能造成苗木死亡。
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因素
异地苗木。并不是所有的苗木都可以异地引进和移栽,有些不适应异地栽植的苗木会栽植后逐渐死亡。如香樟移栽到黄河以北,会逐年长势变差,甚至死亡,香樟树对温度特别敏感,抗冻性差,种植多年的香樟树如遇连续低温天气,仍然要进行高标准的防冻措施。
被空气或地下水污染。有些苗木对污染物非常敏感,一旦受到有害气体或水污染,就会在很短时间内死亡。
栽植深度不适宜。栽植过浅根压不足,容易死亡;栽植过深,造成闷根,不发根,根部缺氧死亡。如樱花,栽深必死。苗木土球需要很好的透气性,正确的做法是种植完成后土球上面与地平面保持平齐。
常绿树木未带土球移植。根据树木的特殊生理性,要求移栽必须带土球才能成活。很多时候工程用苗量比较大,苗木起挖需要多天进行,为了节省成本,不能做到随起随栽,再加上运输时间,很容易造成苗木生理性缺水,因此苗木起挖时一定要按照标准起挖土球。
土球太小。移植苗木时,土球由于各种原因,土球过小,根系受损严重,造成树木移栽后成活困难。
落叶树种未带土球移植。在生长季节植树,特别是反季节栽植,落叶树种必须带土球移植,否则死亡率极高。
浇水不透。这种现象很难被发现,容易导致土球根系缺水丧失生命活力,导致树木死亡。
未浇封冻水和返青水。尤其是当年新植的树木,土壤封冻前应浇封冻水,来年初春土壤化冻后应浇返青水,否则易死亡。
土壤积水。积水容易导致根系缺氧,引发根系腐烂,树木死亡。
干旱。苗木缺水,导致树木失水死亡。特别是小区内,由于一般有地下车库,土层较薄,容易发生土壤局部干旱,造成树木旱死。
树曾倒伏。带土球移植的苗木,浇水之后若倒伏,后又被强行扶起,则土球容易破损,容易造成死亡。如雪松,一旦浇透水后倒伏,苗木几乎必死。
树木大,土球重。起挖,搬运,栽植过程中易造成树皮受损、土球破裂、树枝折断、树皮撕裂脱落,危及大树成活。
分析不解除土球包裹物的原因
土球在运输过程中已经有松动,害怕解开后土球散掉,影响树木成活。
对树木移栽技术有误区,认为解不解包裹物影响不大,随着时间推移包裹物自己便能腐烂掉。
工期紧,认为解既土球费时费力,也没多大用处,不愿浪费人力、时间。
另有一部分外包工程,种树的人只管栽植,不管后期成活率,怎么省事儿怎么来。
不解除土球包裹物的危害
障碍根系生长和下扎,使根系盘结、回缩。包裹较密的土球,移栽后大量新根系萌发生长,但无法冲破包装物,不能向外伸展,导致根系回缩,或者新生根系在有限土球空间里内盘、内结、内卷,不能向外扎根,无法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,使树木难以成活或长势衰弱。
引发烧根、烂根,降低成活率。草绳、布袋等包装物不拆除直接栽植,几个月后,草绳腐烂发酵产生热量,此时新生白色根系遇高温热量便会出现“烧根、烂根”现象,致移栽成活率下降。
延长缓苗期,树木生长不良。除草绳外的土球包裹物,一般降解周期较长,长时间阻碍根系生长,影响土球与树穴周围土壤充分结合形成整体,并能滋生病菌,对根系造成危害,导致树木缓苗期长,生长衰弱、缓慢。
在选择植物时,要考虑园林场地的土壤、气候、水源等情况,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。同时,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形态、生长速度、花色、花期等因素,确保植物的配合和搭配能够形成美观、协调的景观效果。
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需要不同的植物配合和搭配。例如,中式园林注重“清雅秀丽”,以花木为主,要求植物的配合和搭配要体现出古典文化的特点;而西式园林则注重“自然、随意”,以草本为主,要求植物的配合和搭配要显得自然、无拘无束。
在植物的配合和搭配中,要考虑植物的功能性,如防风、防尘、净化空气等。例如,在城市中心的花坛中,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植物,如常春藤、菊花等,以改善城市环境。
在植物的配合和搭配中,要注重植物的层次感。例如,在花坛中可以采用“高低错落”的布局方式,使植物的高度有所不同,形成层次感。这样可以使整个花坛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。
在植物的配合和搭配中,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。例如,有些植物需要较多的阳光和水分,而有些植物则需要较少的阳光和水分。因此,在植物的配合和搭配中,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搭配,以保证植物的生长状况。
|